破解山寨保险顾问的四大猫腻

时间:2014-10-20 阅读:

  保险作为家庭和个人出现风险后的保障,应该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理财工具,但如果遇上不良保险人员,人们投保的产品不仅无法起到保障作用,还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烦恼。当投保者遇到如下情形时,就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猫腻一:把保险说成理财产品

  在银行办理业务时,不少人会遇到一些穿着和银行工作人员相似的山寨版工作人员,他们往往十分热情地向人们推销所谓的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的理财产品。对于这些山寨版银行工作人员,理财者一定要仔细甄别,他们所说的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指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只是由银行代为销售,并非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破解招数

  如果遇到这类山寨版工作人员,人们最好提高警惕,出手购买之前,一定要弄明白推销员口中的理财产品究竟属于什么类别,询问其产品是银行自己发行的还是银行代理的。如果是银行代理的,且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产品,那就一定是保险产品。保险虽然是家庭必备的理财工具,但推销员推荐的保险产品并非适合每个人,所以,不要因对方的误导而买了不需要的保险。

  猫腻二:礼品+承诺收益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向人们推销分红保险时,往往会提到分红保险的分红收益,承诺每年可以得到本金百分之几的分红,有些为了让顾客能够购买,甚至还会送上礼品,如期交买1万元送电水壶、买2万元送电饼铛、买3万元送挂烫机等。虽然送的礼品是实际的,但承诺的分红真能兑现吗?未必,因为分红是未知数,所以,不要被的小利和承诺收益诱惑。

  破解招数

  如果人们遇到这样推销分红保险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一则不能因为被礼品所诱惑而购买,二则不能因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口头承诺的高收益去购买,而是应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购买。推销员所承诺的分红保险的绝对收益,往往就是一句空话,无法兑现。分红水平的高低是根据保险公司对该款分红保险运作情况而决定的,分红结果无法提前知晓,更不会预先承诺。无论保险购买者到期后能得到多少分红,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当时的口头承诺没有任何关系,即使达不到承诺的收益水平,购买者也只能吃哑巴亏。

  猫腻三:教你应对回访电话

  在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会有专业人员对购买保险者进行电话回访,询问保险购买者是否了解这款保险、是否自己亲自签名等。为了防止保险购买者通过保险公司专业人员口中知道更多详情后选择退保,保险推销员在保险购买者保险购买成功后,他们会告诉保险购买者,让他们在近段时间内,一定要保持电话随时畅通,以便接听保险公司专业人员的电话回访。“接受回访时一定要谨慎回答,否则会给保险合同的生效带来麻烦。”“如果问到了解不了解该保险,一定要说了解。”“如果问到是不是自己签字,一定回答是。”很多保险购买者于是以为在接受电话回访时,只能这样说。所以,即便这款保险不适合自己,也放弃了更正的机会。

  破解招数

  对于保险公司专业人员的电话回访,投保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实话实说,而非盲目听从保险推销员的“忠告”而充当“复读机”,到头来受害的还是自己。不仅如此,人们还要抓住这一了解保险产品的机会,在电话回访时进行咨询,直到完全明晰。一旦发现这款保险并不适合自己,就应抓紧时间在保险犹豫期内进行退保,避免损失。

  猫腻四:诱导填写病史不是重点

  很多购买寿险者多数抱有侥幸心理,不想说出自己的病史,而保险推销员利用了人们这一心理,故意告诉保险购买者,在保单上填写相关病史时,可以跳过某一项或简单填是或否。很多保险购买者误以为有病史不说也罢,其实,对于寿险理赔来说,认真填写有无病史对出险后的理赔是起关键性作用的。

  破解招数

  《保险法》有关条例中明确规定:“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被保险人有意或无意地隐瞒既往病史,或遭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误导,未尽到如实告知义务的案例非常的多,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险,保险购买人往往都会因自己的这一过失而遭到保险公司的拒赔。为此,提醒准备购买寿险的人们,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对被保险人与健康有关的状况明确告知保险公司不能偏听偏信保险公司人员的诱导,而不把填写病史当成一回事。

  当你听到

  “买这款保险产品,不仅能享受保障功能,每年还有3.5%的分红。

  期缴5万元可以免费获赠一个烤箱。

  接受电话回访时,只要都说‘是’就可以了。

  病史不是重点,随便填上就可以。”

  就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