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淄博市保险行业协会党支部在党员活动日中,支部书记索利芹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一讲》。
第二讲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进行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开始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着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上高高举起,续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陕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探索。在学习研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过程中,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由于一段时期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社会主义建设的很多正确思想没有得到坚持和贯彻落实,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尽管探索艰难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分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社会革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0多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找到、坚持并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中,党领导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传统美德等,是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重要思想源泉,为全球治理和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发。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必须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资源。
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未来的昭示。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走在这条道路上,沉着应对国际国内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有效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都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持战略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必须坚定不移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理论体系,扎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符合全体中国人民根本利益,顺应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潮流,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归根结底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取得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一制度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为新时代鼓与呼中滋养社会、铸造国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国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是为了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而不是数典忘祖、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中国也没有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式的态度,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在对世情国情党情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好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看到,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对社会主义这个在中国只实践了几十年的新事物,我们的认识和把握还非常有限。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社会革命从来都是在伟大斗争中推进的。事业越发展、改革越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深化发展,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水平。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新时代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更好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艰辛理论探索的成果、创新创造的智慧结晶。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实际,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
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必须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要按照党中央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的部署,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全面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强大动力。
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水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自身坚强有力,什么时候党和人民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眼于我们党更好担当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总结运用成功经验,正视解决突出问题,拿出恒心和韧劲,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一刻不停歇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