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百日读】之1960年,首次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中苏关系恶化。
★中苏关系交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奉行“一面倒”的外交政策,即对苏联阵营靠拢。苏联开始对中国提供大量技术援助,中国也对苏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尤其是对马列主义中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的修改,使中苏两党产生了分歧。后来,中共要求苏联提供承诺给予的核武器及核潜艇技术支持,苏联则提出要在中国领土上建设用于军事的长波电台,和在中国领海与中方组建联合舰队作为交换。由于此事牵涉中国主权问题,联合舰队的问题被中方所拒绝,炮击金门使得中苏双方分歧进一步加大。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式问题上,毛泽东认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将使中国比苏联更快地进入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社会。但苏联却不以为然,赫鲁晓夫检讨了苏联1920年代在农村建立公社的错误,此举激怒了毛泽东。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苏共修正主义。与此同时,苏共中央也开了会,调子极为相似,即要求对方承认错误。双方谁都不愿意承认错误,为此从年初,中苏双方开始了论战。双方都要争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其他政党对自己的支持,这种对立使得两党实际上已经开始角逐国际共运领导权,国际共运也因此陷于了分裂。
★自然灾害。1960年,中国半数以上的耕地或多或少遭受到干旱或者其它恶劣天气,很多耕地根本就没有降雨,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两年下降15%, 直到“大跃进”结束之后的1962年,粮食产量才开始回升。
★布加勒斯特会谈。6月24日-26日,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会谈。彭真率中共代表团参加会谈。会谈前夕,苏共代表团突然散发苏共6月21日致中共中央的通知书,对中共进行全面攻击。在会议中,赫鲁晓夫又带头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围攻。中共代表团遵照中共中央规定的坚持原则、坚持团结的方针,同他们进行了严肃的斗争。7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我国政府,片面地决定撤走全部在华的苏联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苏联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困难。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7月5日-8月10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工作会议,研究国际问题和国内经济调整问题。会议批准李富春等提出的《1960年第三季度工业交通生产中的主要措施》,制定《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关于开展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等文件,确定压缩基本建设战线,保证钢铁等工业生产;认真清理劳动力,加强农业第一线,保证农业生产等措施;并决定以后计划不再搞两本账,只搞一本账,不搞计划外的东西,不留缺口。9月30日,中央批转了经周恩来审定的国家计委党组《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报告中首次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1月28日,中缅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4月15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访问缅甸,并参加其泼水节。10月1日,双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这是中国与邻国成功解决边界问题的第一例,为以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此后,中国又陆续与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
★纠正“五风”。11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指示》要求必须在几个月内下决心彻底纠正十分错误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而以纠正共产风为重点,带动其余四项歪风的纠正。
★大跃进运动停止。1960年冬,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停止。
★本年度国民经济状况:工农业总产值为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5.4%。农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4.2%下降到20.1%。基本建设投资总额38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国家财政总收入572.3亿元,总支出654.1亿元,赤字81.8亿元。
〖登上峰珠穆朗玛峰〗
★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从北坡集体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人类第一次战胜珠峰北坡天险。
〖“东风一号”导弹〗
★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导弹在大西北戈壁滩成功命中目标——其仿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掌握导弹技术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后续航天型号的研制奠定了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强国、中国网、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