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百日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十一届二中全会举行。2月18日-23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准备提交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五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和《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
★全国科学大会在召开。3月18日-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作重要讲话,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举行。4月22日-5月6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会上讲话,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教育事业必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质量。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举行。4月27日-6月6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政治工作的方向和任务。邓小平在6月2日的讲话中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做好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并再次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有力地支持了正在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新华社当天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当前,依然存在着“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错误倾向。这是“四人帮”强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必须坚决打碎。这篇文章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党内外绝大多数人支持和拥护文章的观点。这一讨论受到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陈云、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力支持,因而冲破重重阻力在全国逐步展开。从6月到11月,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和大军区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发表文章或讲话,一致认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一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10月11日-21日,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致词时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当前,这个斗争在全国广大范围内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们已经能够在这一胜利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战斗任务。22日,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倪志福当选为全国总工会主席。
★中国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10月16日-26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韩英代表共青团十大筹委会作了题为《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的报告。胡启立作关于修改团章的报告。26日,共青团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韩英当选为第一书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全会提出,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指导下,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会选举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10月22日-29日,邓小平访问日本。23日,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在东京举行。
〖小岗村-包干到户〗
★12月的一个冬夜,在一间破旧茅草屋内,小岗村人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毅然作出决定——包干到户。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强国、中国网、人民网等)